前言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排除平城保守集团的阻力,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开合了北魏洛阳时代。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加速民族融合,营建城市、开凿石窟、兴建伽蓝,力图塑造一个中原正统政权形象。北魏洛阳城内的佛寺蔚为壮观,盛时达1367所,永宁寺是其中最负盛名的皇家寺院,永宁寺塔则以其高度和辉煌的装饰闻名,北魏杨铉之在《洛阳伽蓝记》中称木塔“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是当时洛阳城内的地标建筑。
永宁寺始建于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木塔于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遭大火焚毀,存在仅18年。从1979年开始,经过对永宁寺遗址的多次发掘,丰富的考古资料将永宁寺高超的建筑技术、精美的塑像艺术,更加直观地显现于世,也使得学界重新认识北魏洛阳汇聚南北的建筑、艺术成就及北魏王朝在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永宁寺特展,意不止在重塑北魏永宁寺的辉煌,更希望在今日永宁寺考古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所呈现的双重“现场”,回溯时间,建立起当下与历史的关联。
第一单元 回访现场 永宁寺的发现
【单元说明】
在今天洛阳城东15公里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内,留有北魏皇家佛寺永宁寺的木塔残基。196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遗址进行发掘,除探明寺院基本格局以外,还发现泥塑残块数千件。考古现场的诸多证据都印证了文献中记载公元534年永宁寺塔遭遇大火的事件,这座当时洛阳城中最高、最辉煌的建筑在此劫难中毁灭消逝。颓败的废墟、失落的记忆、后人的误读,与文献记载的永宁寺的壮美、繁盛之间构成强大的时空张力,关于历史空间、城市空间的想象扑面而来。
1.1废墟
【组说明】
永宁寺木塔从始建到焚毁,仅仅存在了十八年的时间,随着木塔的毁灭永宁寺也随之荒废。公元534年,孝武帝西奔,高欢另立孝静帝,东、西魏分立。随后孝静帝将都城迁往邺城,昔日繁华的洛阳城再次沦为废墟……
永宁寺塔基遗址发掘前矗立于农田,形似汉冢。清代洛阳县令龚崧林编撰《洛阳县志》时,误称其为汉质帝静陵,在南侧立碑。
1936年李健人的《洛阳古今谈》称“其陵方形,当为宋人 墓耳”,将世人引向另一个误区。
1.1.1文献里记载的永宁寺的毁灭
·汉质帝静陵碑(拓片) 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李健人《洛阳古今谈》 1936年 洛阳博物馆藏
·《明本洛阳伽蓝记》 复印本 杨衒之撰 洛阳博物馆藏
1.2 寻迹
【组说明】
永宁寺的废墟历经千余年的洗礼,成为考古学家所面对的遗址,他们在遗址上一步步展开发掘工作,并获取学术收获,将历史的记载落到现实。时间的轴线串连起考古工作者寻找并确认永宁寺遗址的过程,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手稿,展现了考古工作者为永宁寺遗址付出的青春与汗水。
1.2.1 发掘时间轴
·北魏永宁寺发掘记录手稿
1.3现场
【组说明】
永宁寺遗址发掘清理后的考古现场,为我们开放了认识、了解永宁寺的第一道门,类型丰富的出土文物,将我们由对空间的想象引向实物背后的历史与故事。
·大像 泥塑佛面(复制品)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中像 残手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小像 赤足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中像 衣纹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小像 衣纹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小像 佛装上身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中像 发髻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1.3.1 出土遗物类型
·大像 衣纹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大像 面部残块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小像 佛装身像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中像 耳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中像 残足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小像 发髻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小像 梳髻头像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无托板坐像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壁画残块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弧线纹)
·壁画残块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忍冬纹)
1.3.2永宁寺塔基遗址
·永宁寺塔基遗址复原模型
·北魏永宁寺塔遗址保护方案之一 197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1.3.3其他遗物
·陶四耳罐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陶碗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铁饰件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水晶玉石器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云母片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彩色玻璃珠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珠较小)
·彩色玻璃珠 北魏 河南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珠较大)
第二单元 城与塔 北魏洛阳空间建构
【单元说明】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宫城南门“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北魏洛阳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内广立佛寺,盛时达千余所,不断更新着城市景观和居民的生活空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朝圣”,所谓“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展览尝试“探访”永宁寺与北魏洛阳城的空间关系,梳理洛阳城、永宁寺和永宁寺塔的营建过程,由“城”逐渐聚焦于“寺”“塔”。透过考古发现与历史细节,辉煌的城市、生活于此的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仿佛历历在目。
2.1 土木之胜:城
【组说明】
北魏洛阳城不仅是中古时期中国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虽多沿用魏晋洛阳城的旧制,但经孝文、宣武两朝的不断改建,形成了完整、独特的具有南北轴线及三重城圈的空间结构,影响其后各代的都城,北魏洛阳城不仅仅是都城考古学意义上的遗址空间,更是承载了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等多维度的人文空间。
2.1.1孝文帝
2.1.2营建新都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拓片) 北魏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穆亮墓志(拓片复制品) 北魏
·元苌墓志(拓片) 北魏 周建亚先生捐赠
·王遇墓志(拓片) 北魏
2.1.3 营建新都团队
2.1.4 北魏洛阳城
·兽面纹砖饰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阊阖门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2.1.5 北魏洛阳城出土瓦当种类
·云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太极殿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兽面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太极殿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莲花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太极殿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云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阊阖门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兽面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阊阖门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莲花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阊阖门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卷云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兽面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莲花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莲花纹瓦当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莲花化生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忍冬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2.1.6 北魏洛阳宫城遗址
·瓷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阊阖门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筒瓦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洛阳城阊阖门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莲花纹瓦当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阊阖门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筒瓦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太极殿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铜莲花饰件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太极殿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
·?
·花头板瓦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洛阳城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瑶光寺尼慈义墓志 北魏 1929年洛阳三十里铺村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2.2 伽蓝永宁:寺
【组说明】
根据《洛阳伽蓝记》的记载,北魏洛阳城内,外寺塔林立,盛时达千余所,是这一时期独特的文化景观。永宁寺位于宫城以南500米处,东距铜驼街200余米,是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布局。随着永宁寺建造者郭兴安兄郭定兴的墓志、灵太后胡氏姑姑僧芝墓志的发现,让我们触碰到历史的细节与真实。
2.2.1永宁佛寺布局
·永宁寺遗址平面图(原稿) 198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2.2.2主持营造者郭安兴
·郭定兴墓志(拓片复制品) 北魏 2001年洛阳纱厂西路出土 原石藏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
2.3 洛阳“高度”:塔
【组说明】
据文献记载,永宁寺塔高九十丈(或四十余丈),是北魏洛阳城内的地标建筑。不仅如此,永宁寺塔也是中古中国、乃至当时世界范围内最高的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不朽奇迹。自永宁寺塔基发掘以来,建筑史学者一直致力于永宁寺塔的“复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复原方案不仅展示了永宁寺塔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对塔的外形与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
2.3.1宝塔凌苍——中国早期佛塔
2.3.2永宁寺塔建筑复原
·带字板瓦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条砖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石雕兽首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筒瓦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板瓦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平等寺造像碑僧道略(拓片) 北齐 原碑于河南省偃师首阳山镇寺里碑村南出土 偃师商城博物馆藏
·平等寺造像碑韩永义(拓片) 北齐 原碑于河南省偃师首阳山镇寺里碑村南出土 偃师商城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 残像之美 永宁寺泥塑微观
【单元说明】
考古出土的数千件泥塑残块,显露出高超的制作工艺及艺术水准。这些塑像的残缺与精美,形成巨大的反差,独特的美感并非一件完整品所能企及。残像还让我们看到更多技术、工艺层面的问题,为深入研究中国古代佛教造像技艺提供了详实的材料。这些泥塑与北魏洛阳龙门石窟造像、石刻画像、墓葬艺术等,形成了区别于大同,又不类于南朝的独特风貌,反映出北魏政权对洛阳这座城市的期望与重塑。
3.1 相
【组说明】
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大量塑像残块,采用手工的手法雕塑而成,虽残破但神韵犹存,是永宁寺遗物中最精彩的部分。塑像种类丰富,按体型大小可分大、中、小像及影塑像。按主题可分为佛菩萨、僧尼、世俗人物及其他饰件。这些塑像面貌传神,发髻、服冕、鞋履等,刻画得细致逼真,展现了当时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
3.1.1 大像、中像、小像
·大像 发髻残块(2件)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大像 面部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大像 身像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大像 面部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耳朵)
·中像?
·小像?
·中像 头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独柜)
·影塑 世俗服装立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独柜)
·泥塑佛面像 北魏 1979年洛阳偃师龙虎滩村北魏永宁寺塔基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独柜)
3.1.2 永宁寺影塑
·影塑 残足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中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不蓄发头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头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世俗服装立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梳髻头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残手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项光残件(2件)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穗状璎珞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穗状璎珞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像座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衣摆)
·像座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脚部)
·莲蕾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莲蕾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莲叶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菩提树叶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树干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树叶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3.1.3 影塑主题
·影塑 梳髻头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梳髻头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右侧髻残)
·影塑 衣身残块?
·影塑 衣身残块?
·影塑 头像?
·影塑 头像?
·影塑 三件身体
3.2 工艺
【组说明】
永宁寺泥塑是同时期佛教塑像中极精细者,以身着多层衣物的塑像为例,每一层服装都是用厚度极薄的泥片层层贴塑在已经做好的像胎上;体型较小的影塑像的发髻簪花、肩头装饰也一丝不苟的用其它材质做好后插附其上,可谓极尽工巧。
·大像 鬓部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中像 头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中像 颈部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小像 头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3件)
·小像 佛装上身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中像 衣纹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3.2.1制造工艺流程
·影塑 坐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世俗服装立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背面)
·影塑 着裲裆立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绘有花纹的中像衣物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影塑 衣纹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服饰下摆)
·影塑 世俗服装立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正侧面有黑色彩绘)
·残留彩绘的影塑坐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左侧面白色一身)
·影塑 衣纹残块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下半身服饰)
·残留彩绘的影塑坐像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永宁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左侧面红白间色裙)
3.3 洛阳风格
【组说明】
孝文帝迁洛后,恢复并促进了曾经离开中原的艺术文化传统,缩小了南北方差距,并推动艺术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从今日洛阳地区北魏石窟造像、石刻画像、墓俑艺术来看,有着相当一致的艺术风格,无疑是中古时期艺术变革的高峰,极具辨识度。“洛阳风格”是民族融合,南北、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奠定了隋唐盛世艺文的基础,其影响也遍及海内外。
3.3.1北魏洛阳风格
·彩绘陶甲骑具装俑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窑村杨机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彩绘陶武士俑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窑村杨机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彩绘陶小冠俑(2件)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窑村杨机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彩绘陶女俑 北魏 1985年洛阳孟津三十里铺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怀孕女)
·彩绘陶披裘俑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窑村杨机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彩绘陶女俑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窑村杨机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3.3.2北魏洛阳石刻画像
·石棺床 北魏 1997年河南洛阳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3.3.3北魏洛阳陶俑
·彩绘陶女俑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窑村杨机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高腰裙)
·彩绘陶牵手女俑 北魏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窑村杨机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彩绘陶昆仑奴俑 北魏 1965年洛阳盘龙冢村元巶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彩绘陶思维俑 北魏 1989年洛阳孟津北陈村王温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3.3.4皇甫公窟供养人像
·菩萨头像 北魏 1987年龙门西山火烧洞(第1519窟)出土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浮雕飞天残像 北魏 1987年龙门西山火烧洞(第1519窟)出土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菩萨残像 北魏 1987年龙门西山火烧洞(第1519窟)出土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浮雕造像面部(2件) 北魏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出土 出土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第四单元 源与流 洛阳之外
【单元说明】
与洛阳北魏永宁寺时代接近的大同北魏方山思远佛寺、辽宁朝阳北魏思燕佛寺、邺城东魏北齐赵彭城佛寺,以及与南朝延兴寺相关的南京红土桥遗址,内蒙古白灵淖城圐圙北魏古城遗址,这些考古发现显示了永宁寺建筑与艺术的源流。
此外,在韩国西南发现的百济泗沘时期的佛寺遗址,在布局建构、造像风格上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密切相关。这些遗迹与遗存并非孤立的存在,反映出区域之间和南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1 南京红土桥遗址
【组说明】
2002年,南京红土桥出土的一批南朝泥塑,是六朝都城建康地区同类遗物的首次发现,考古学家据遗物出土地点推测,这些泥塑可能与南朝延兴寺有关。《建康实录》卷八注引《寺记》载,延兴寺为东晋康帝时所置两所佛寺之一。红土桥所出泥塑施薄釉,推测可能入窑烧制而成,与北朝佛寺出土造像工艺上略有不同。
·衣纹残块 南朝 南朝红土桥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衣纹残块 南朝 南朝红土桥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泥塑造像 南朝 南朝红土桥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上身残块 南朝 南朝红土桥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发髻 南朝 南朝红土桥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4.2 韩国扶余定林寺遗址
【组说明】
朝鲜半岛西南三国时代百济十余处佛寺和其它遗址也先后发现众多泥塑像。属泗沘时期的遗存有扶余定林寺址、扶余陵山里寺址、扶余旧衙里遗迹、扶余旧桥里遗迹、扶余临江寺址、扶余金刚寺址、青阳本义里窑址、青阳汪津里窑址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定林寺址,不仅寺址经过了比较全面的考古发掘,清晰揭露出其平面前塔后金堂、金堂后设讲堂、周绕回廊的布局,而且寺院回廊内西南隅等处出土的佛像、比丘像、世俗人像等各类泥塑像至少达数百余件,与中国南北朝佛寺与造像的关联密不可分。
·带侍从人物(复制品) 百济 韩国扶余定林寺遗址出土 韩国国立扶余文化财研究所藏
·头像(复制品)(2件) 百济 韩国扶余定林寺遗址出土 韩国定林寺遗址博物馆藏
·半身残像(复制品) 百济 韩国扶余定林寺遗址出土 韩国定林寺遗址博物馆藏
·头像(复制品) 百济 韩国扶余定林寺遗址出土 韩国定林寺遗址博物馆藏
·半身残像(复制品) 百济 韩国扶余定林寺遗址出土 韩国定林寺遗址博物馆藏
4.3大同北魏方山思远佛寺
【组说明】
思远佛寺是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陵园的首期工程的重要建筑之一,遗址位于今大同城北西寺梁山南麓。寺址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包括两层平台和踏道,山门,塔基、佛殿、僧房基址,出土遗物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和散落在塔基周围的泥塑造像。冯氏陵园始建于太和三年(479年),完工于太和十五年(491年)前。《魏书·高祖纪》载:“乙亥,幸方山,起思远佛寺。”
·脚部残块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菩萨头像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飞天头像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莲花纹瓦当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莲花化生瓦当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椽当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4.4朝阳北塔思远佛寺
【组说明】
朝阳北塔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慕容街北端。北魏文明太后冯氏第二次临朝听政期间,在前燕、后燕、北燕故都龙城宫殿基址上起建思燕佛寺(约485~490年),为其祖父、北燕国君冯弘兴造福因。据《魏书·皇后列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所记史实推测,思燕佛寺始建时间应为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塔为土木结构楼阁式,塔四周台基上建有殿堂。出土泥塑残件1670余件,思燕佛塔毁于火灾,泥塑可见火烧痕迹。
·迦楼罗头部残块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束发髻菩萨头像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束发髻佛头像(2件)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手部残块(2件)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束发髻菩萨头像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冠饰残件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化生童子像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化生童子身像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通肩袈裟菩萨立像身部残块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颜色较浅)
·袒右肩袈裟坐佛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通肩袈裟菩萨立像身部残块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颜色较深)
·佛足残块(2件)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莲花饰件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正面花朵)
·菩提树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莲花饰件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侧面花朵)
·不蓄发头像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石雕造像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飞天身像残块 北魏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周围出土 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
结语
太和十七年深秋,孝文帝面对洛阳破败的宫室,吟诵了一首《泰离》,面对丘墟,年轻的帝王满怀希望地在心中勾勒着新都的蓝图,一座无可比拟的城市。永宁寺的建设虽在孝文帝之后,但作为紧邻轴线的皇家寺院,它的规模和形制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准,其存在的本身即为“法度”。北魏政权虽短暂,但迁都洛阳后,作为新的“天下之中”,东西南北的文化在此汇聚和碰撞,亦因此通发出热烈的新风貌。今天我们站在与历史交错的时空中,仍能通过这些遗产追想和回望过去,亦或眺望未来。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黄河流域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北魏王朝从平城到洛阳,从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从平城永宁寺到洛阳永宁寺的历史,体现了其融合南北、联通东西、辐射周边的历史作用,也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各民族交流和交融的历史内涵,对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